close

  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30年來兩位數的年均增長速度已經成為過去時。國內外對這一變化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從此進入萎靡或是“硬著陸”時代。樂觀者卻認為,中國能夠保持目前的增長速度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夠在未來20年保持8%的年均增速,中國的經濟總量不僅會超過美國,而且人均GDP也會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期,人們不應簡單地用“樂觀”或是“悲觀”來看待。中國經濟更看重的不是絕對速度,而是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過去30多年中國的發展成績斐然,但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使環境生態質量急劇下降,能源及原材料過度消耗,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中國亟需主動出擊,轉變發展方式。
  李克強總理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中國經濟2014年的增長目標定為7.5%。這一方面說明政府有決心和信心繼續保持經濟中速增長;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將繼續堅持結構調整,治理環境污染,改善民生。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速保持了7.7%的水平,而能源利用效率卻比以前提高了6%;全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首次超過GDP增速,鄉村人均收入增長也快於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長,內陸地區與沿海地區的收入和增長差距不斷縮小;全國就業率持續提高,2013年新增就業率比2012年提高6%,創歷史最高水平;城鎮化進程仍然保持比較良好的發展態勢。可以說,中國經濟兩年來的中速增長不僅實現了經濟增長質量上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今年“兩會”所討論的經濟發展話題,正是圍繞著在經濟中速增長的情況下,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保證長期穩定的經濟發展態勢,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創造條件展開的。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特別強調應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推動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深化改革:首先,通過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城鄉之間、行業之間、內需和外貿之間的均衡發展,挖掘深度的增長潛力;其次,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力爭用同樣的投入量,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和增加值。
  醫療、養老、教育、農村城鎮化、城市軌道交通、保障房建設、環境建設、高效可持續能源開發、金融行業深化改革、壟斷企業改革等等,都是中速增長條件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激發點。也就是說,在目前的經濟規模和技術水平條件下,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增長潛力依然巨大。(姚樹潔 文章來源於《世界新聞報》)  (原標題:中速增長帶來新機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x69rxccv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